随着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项短板加快补齐,吸引了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人才在广袤田野大展身手,区政协委员陈克兰就是返乡队伍中的一只“归巢燕”。连日来,陈克兰正积极准备育秧育苗工作,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三家镇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下也正是育秧育苗的时节,陈克兰组织当地农户开展水田平整作业,为育秧苗做足准备。回乡多年的陈克兰早已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农业专家”,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种植模式。
"水稻收割后种川芎,川芎挖了后我们马上又种水稻,因为我们现在实行的是一季多用制,一块地里面我们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我们就种中药材。"区政协委员 陈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克兰说。
过去,陈克兰和丈夫一直在外承包工地,有着不菲的收入。2015年,回家乡后看到成片的土地撂荒,陈克兰萌生出自己发展农业的念头。
"刚开始我一个人在家里开始开荒撂荒地整治,从刚开始的几十亩,后面陆陆续续地发展到几百亩的时候,那时候我老公看到一个人在家里做起来太累了,他又回来协助我帮我一起……我最初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吃上更放心的大米。"区政协委员 陈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克兰说。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陈克兰在发展的前几年年年亏损,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不断摸索累积了大量经验。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她的“大米产业布局”实现了“升级”,稻鱼养殖、稻油轮作、稻药轮作的循环农业养殖模式让她扭亏盈利,先后带动村里近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共同富裕,是村民们的盼头,也是陈克兰的奋斗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聚焦加快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地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升级”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让陈克兰和乡亲们更有信心、更有干劲。
"我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我会履好我的职责,我会让我的种植这方面,把我的种植行业这一块做得更好,发展得更靓,让我们的三家大米走上新的台阶,能让更多的人吃上我们的三家大米。"区政协委员 陈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克兰说。(文/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