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关于职业教育高地的建议。推进安居职中二期扩校布局,落实项目用地。我区职中、职院设置专业要体现“专业服务就业,就业服务产业”。需要职中有针对性新增专业,避免千方百计争夺普高教育资源,需要提前谋划师资力量配备、专业设置转型升级、学校管理科学有序、转变“职中是差生的被迫选择”观念。
二是关于医疗卫生补短提能的建议。“十四五”期间需要调整布局一所医院,新增布局一处卫生服务中心,预留一块土地或整合一批资源作为精神病医院选址(资产),实现城区“三院三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和公共卫生服务。最后,加强现有人员培训培养,招引基层医疗紧缺专业人才,满足基层群众就医需求,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目前,我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拓得不宽,品类单一、体量不大。例如:三家镇有“稻香节”但未形成规模,与潼南崇龛油菜景观联动程度不高。建议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等相关单位积极与毗邻政府协调,借助全域土地治理,以打造精品村为契机,依托大崇路交通便利优势及琼江乡村振兴走廊,推进第一产业“稻产业”、第二产业“稻加工”、第三产业“旅游节气”的协同发展。

一是要不断完善村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努力做到制度规范化、形式多样化。要有效发挥村级代表联络站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优势,在维护社会稳定、畅通上下级沟通渠道方面发挥作用,成为党委和政府知民心、体民情、排民忧和解民难的“绿色通道”。二是加强人大常委会的自身建设,优化人大代表的结构,重视人大代表建议的质量,提高对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一是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打通主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停车设施,优化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布局。强力推进城市内涝治理。持续推进雨污管网分流改造。二是推进街道巷道治理改造。有序推进各类架空管线入廊入地,依法依规清理拆除“两违”建筑,整治乱搭乱建问题,持续巩固提升街区品质。三是健全城市管理服务体系。树立“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城市治理理念,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街区融合共治,形成全方位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