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遂宁市安居区委 安居区人民政府 主管:中共遂宁市安居区委宣传部 总编:补维才 新闻热线:13320630890
   
 
 
首页   领导   新闻   服务   专题   视频   美图   区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喜迎二十大
 
非凡十年 安居答卷丨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安居粮
 
  更新时间:2022-10-21  新闻来源:灵动安居网  
 

  十年星移斗转,十年乡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居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思想,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高擎现代农业发展大旗,质量提升、效益跃升,农业生产更加高质高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广袤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在石洞镇双祠堂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基地里,放眼望去,整片田野郁郁葱葱,满眼都是绿意,石洞镇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奉光荣早早就来到了基地内,仔细观察大豆苗的长势。

  “这片实验地是2021年3月份,和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他们技术合作……目前这个地方长势非常漂亮,今年产量我估计大豆(每亩)要达到150公斤。”奉光荣家庭农场农场主奉光荣说。

  奉光荣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35年,去年,他第一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2行密植玉米带与3行大豆带交替复合种植,做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如今,双祠堂村建成了2100亩玉米大豆带状种植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并示范带动石洞镇谭家坝村、钟家沟村等种植大豆3000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进他们后,他们带来好的种植技术,农机和农艺结合,这个非常好。我们这么大的面积,基本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玉米大豆全程机械化作业。”奉光荣家庭农场农场主奉光荣说。

  “接下来,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继续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我们安居区的粮食增产增收作出贡献。”石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奉向阳说。

  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当前,安居区正以石洞镇双祠堂村为核心,正全力打造遂宁大豆现代农业园区,今年,全区大豆种植面积13.3万亩,总产量2.2万吨,增速、种植面积保持全市第一,比2011年增长0.35万吨,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白马镇宝泉沟村的一处小山坡上,两台大型组合播种机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声,上百亩地顺利完成小麦播种和施肥。而在去年,这块坡地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红薯+小麦的这种轮作模式,来发展粮食生产,经过我们合作社的一年的努力,现在集中整治了撂荒地1500亩,一共流转了3000亩土地。”巧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彭巧说。

  今年以来,宝泉沟村做足“土地文章”,加速推动撂荒地宜机化改造,不断盘活撂荒闲置土地,撂荒地复耕复种528亩。

  “现目前土地整治基本上结束了,然后在简易的机耕变道还有排水设施再完善一下,我们正在进行下一步的小春生产,种植大概2100亩的小麦。”巧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彭巧说。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撂荒地的治理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带动了种植大户参与到开垦复种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开垦队伍,农业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耕地保护效果非常好。”白马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雷超说。

  近年来,安居区把撂荒地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关键任务,通过“引进业主领治+鼓励群众自治+村集体兜底代治”三种方式全域推进撂荒地治理,激发农户、业主自愿耕种动力。仅在今年,全区就完成了7.47万亩撂荒地整治,复种7.43万亩,下拨复耕财政补助资金1872.47万元。

  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这几天,在三家镇土祠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十多名工人正忙着修筑灌溉排水渠,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如今该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

  “以前田是小块的,现在改成大块了,更利于机械化操作,土祠村以后的发展方向,种植业也好,油菜也好,小麦也好,根据国家政策打造我们土祠粮仓,与三家大米一起突出这个特点……这次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有1400余亩,第一季粮食产量应该达到10万斤左右。”三家镇土祠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国志说。

  十年来,安居区高站位谋划,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1.4亿元,在三家、白马、保石等16个镇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0.19万亩,为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不断增加动能,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风貌。

  十年间,安居区已梯次培育三家大米、遂宁红薯、遂宁大豆等1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80余万亩,成功创建全国产业强镇1个。2021年,安居区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2.01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02亿元。

  “一是坚持“四个凡是”动态清零,全域推进撂荒地整治,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粮食播面和产量稳居全市第一。二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实施“84.32万亩耕地实至名归”保护行动,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三是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突出主责主业,着力主推主抓,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推手,以三家大米、遂宁红薯现代农业园区为突破口,突出推进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建设,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年粮食播面达116万亩以上、总产达41万吨以上,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更多‘安居粮’。”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文林说。(文/何田)

 
 
中国政府网四川省人民政府遂宁市人民政府安居区人民政府人民网四川新闻网遂宁新闻网



灵动安居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安居大道 电话:0825-8669011 传真:0825-8663800
遂宁市安居区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电话:0825-8663480 邮箱:ajqwxb@126.com
川公网安备:51090402000023号 蜀ICP备14029782号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川新备14-080014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