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遂宁市安居区委 安居区人民政府 主管:中共遂宁市安居区委宣传部 总编:吴春花 新闻热线:13320630890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乡村振兴>详细内容

海棠村:党建引领“摘穷帽” 乡村旧貌换新颜

更新时间:2020-08-26 来源:灵动安居网

  聚焦脱贫攻坚收官战,记录全面小康新生活。今天的“百名记者进百村”节目,我们带大家走进保石镇海棠村。一起来了解昔日软弱涣散的贫困村,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实现华丽蝶变,成为幸福美丽新农村。

  “在安居区保石镇的海棠村,这样的硬化路,如今已经通到了海棠村的各家各户。在道路的两旁还种植有海棠树。每当海棠花盛开的时候,整个村子都弥漫在一片芳香之中。”记者潘宇在现场说。

  初到海棠村,村里的道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在村子里蜿蜒展开,犹如一条银色的纽带,串起家家户户。而在以前,这里却是另一副模样。村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道路几乎都是泥土路,一旦遇上刮风下雨,村民出行就成了一件“烦心事”。2016年,换届后的村“两委”班子首先梳理问题,通过入户走访、恳谈会等方式,逐一“过筛子”,整改发现的问题。“交通设施的落后导致了我们村的贫穷,这也是海棠村一直以来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一个事情。”海棠村第一书记黄毅杰说。

  解决村民出行难题,村“两委”班子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同实施项目。去年底,村里的所有道路全部修通。海棠村村民陈志光说:“现在这个公路四通八达,我们出去也很方便,下雨天可以说很好走了,不像以前的烂路了。”

  路修通了,海棠村还利用争取的项目资金,建起了新村聚居点,并对农田基础设施以及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村里先后新建堰塘2口、整治堰塘8口,新建提灌站2座、渠系0.5千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房子肯定要好些,生活可以,政策是好得很。”海棠村村民谭昌龙说。

  白墙黑瓦屋连片,村民们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在旁边还配套修建了污水处理站,让村民们拥有一个更好的人居环境。

  2019年,海棠村在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湿地治污工程。该污水处理站通过集水井、厌氧池、一级人工湿地、二级人工湿地的工艺流程,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黄毅杰说:“把我们安置点附近20多户老百姓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现目前我们在对这个植物进行培育, 两三个月之后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一天可以处理10吨左右的水。”

  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海棠村群众满意度得到很大提升,而这只是海棠村脱贫摘帽的第一步。致富奔康的第二步则落脚在集体经济的发展。以柑橘产业为主导产业,海棠村发展起了杂柑300亩,鼓励引导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在这里面除草、打药、治理虫害 ,村里给我们开的60块钱一天 ,一年下来有七八千块钱,又可以在屋里面照顾老人。”海棠村村民谭琼芸说。

  据海棠村支部书记兼主任刘成建介绍,目前村上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村道路修通了,外面很多的业主也愿意到我们村来,通过扶贫产业保证我们的贫困户过上稳定的生活,海棠村经济不断壮大。

  围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收益渠道。如今,海棠村正积极推行党建引领精准脱贫模式,发展海棠花栽种以及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抓好村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主动为我们群众服好务,下一步,对于已脱贫的贫困家庭。我们要开展就业培训,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的渠道,确保不返贫。”保石镇党委书记陈才说。

  记者手记:采访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是驻村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每个人眼睛里都闪着光,他们述说着村里各种喜人的变化。如今的海棠村,村容村貌整洁,房屋鳞次栉比,乡间田野青青。走进村子,业兴、家美、人和的气息扑面而来,老百姓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当初那个偏远贫困的村子已经蜕变为幸福美丽新村。我相信,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引领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海棠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